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技术助力绿色基建,我司与中铁十局联合成果入选《中国建筑业年鉴》

2025-07-30

近日,禹智环保科技(深圳)有限公司与中铁十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“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”正式入选《中国建筑业年鉴》。该技术已在广州庆盛枢纽项目中成功应用,不仅实现了建筑垃圾的高效再生利用,更在强度、透水性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,为海绵城市建设和“双碳”目标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。

图片



01

技术创新

传统再生骨料混凝土常面临骨料与水泥结合度差、强度不足等问题。禹智与中铁十局研发团队通过活性硅溶液预处理技术,在再生骨料表面形成特殊粘结层,大幅提升界面结合强度。同时,采用分级利用策略,在下面层实现100%再生骨料替代,上面层控制掺量≤30%,既保证了结构强度,又兼顾了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。在广州庆盛枢纽项目中,该技术使透水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达到39.7MPa,透水系数达1.75mm/s,孔隙率控制在16%较完美平衡了力学性能与透水需求。 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02

环保降碳

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,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行业焦点。该技术的应用,使每铺设1万平方米路面可消纳约1450吨建筑固废垃圾,大幅减少填埋占地和天然骨料开采。并且再生骨料的生产能耗仅为天然骨料的40%,碳排放降低50%以上,真正实现“变废为宝、低碳建造”。此外,其优异的透水性能可有效缓解城市内涝,促进雨水回补地下水,助力海绵城市建设。 

图片
图片



03

降本增效

在经济效益方面,该技术较传统透水混凝土方案降低成本13.7%。以庆盛枢纽项目为例,每10,000平方米非机动车道铺设节约成本21万元,其中基层节约16.9%、下面层节约16.7%、彩色面层节约5%,项目应用的显著经济效益更增强了其市场推广价值。

图片
图片



04

共筑未来

自2024年与中铁十局共建“绿色建材创新中心”以来,禹智在广州南沙设立固废资源化创新生产基地,已申报相关专利3项,开发出专用骨料整形装置,并建立再生骨料分级利用标准体系,在建筑固废资源化领域持续突破。 

此次技术成果的落地,不仅验证了再生骨料在市政工程中的实用价值,更展现了禹智与中铁十局在绿色建材领域的创新实力。作为双方共建"绿色建材创新中心"的重要阶段性成果,该技术为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,未来将在更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