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送爽
又是一年开学季
在深圳光明科学城
一所面向未来的先锋生态校园
正“扬帆起航”
在9月与莘莘学子见面
那么
这所坐落于山水之间的绿色校园
是如何顺应海绵设城市设计理念
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
我们一起来探秘~
岭南山水校园
深圳理工大学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,北临公常路,西靠北圳路,东接光明森林公园。整个校园占地47.4万平方米,建设规模56.2万平方米,分三期建设,目前一期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。
校园规划充分尊重场地特色,最大程度契合校园选址的既有山水格局,划分六个尺度紧凑、功能复合的街区组团,将原有单一水利功能的山塘结合汇水路径,演化为功能清晰、层次丰富、南北联通的核心水体空间。
韧性水系统策略
通过精心设计LID系统、排水系统、除涝系统、防洪系统,构建集源头减排、排水管渠、排涝除险、超标应急于一体的可持续水系统。在确保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于73%的基础上,实现对100年一遇超大暴雨的内涝控制,既妥善应对山体洪水风险,也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。
多级立体海绵体系
结合深圳市光明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,项目巧妙融合各组团的源头海绵、生态廊道、公共绿地以及中心湖体收集系统,构建蓝绿交织的多级立体海绵体系,最大化促进校园区域内雨水资源的自然渗透、有效积存、生态净化与高效循环利用,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水循环的尊重与模拟,也彰显了绿色生态、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。
透水铺装:充分考虑校园各组团区的地形特性和功能需求,因地制宜配置透水混凝土、仿石陶瓷透水砖、自发光夜光石透水铺装、砂基透水铺装、露骨料透水铺装、细胞锁盘渗透地面铺装、微自然面小料石等多样化生态透水铺装方案,实现雨水的快速渗透,缓解校园排水压力,增添了校园温馨、舒适、安全氛围。
细胞锁盘渗透地面铺装
自发光夜光石透水铺装
砂基透水铺装
微自然面小料石
下沉绿地:通过其低于周围地面的设计,收集和蓄存雨水,采用细胞墙复合砂石增强蓄水和下渗能力,进一步加强下沉绿地的滞留和净化能力。
雨水花园:种植过滤层采用全再生高效生物滞留介质土,通过植被、种植基质以及基层中微生物实现调蓄以及净化。
植草沟:利用柔和的纵向坡度缓慢输送径流。
生态旱溪:模拟自然界天然形态的溪流,对雨水提供有效的净化处理以及暂时滞留削峰。
生态渗透树池:对树池进行结构改造且略低于铺装地面,通过植物、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、净化径流雨水。
卵石边沟:上层覆盖卵石,对雨水进行初期净化和滞留。
过去一年,禹智深度参与深圳理工大学一期建设,将生态、绿色、智慧理念应用于建设全过程,为这座山水校园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。随着项目的圆满建成,禹智在绿色校园系统化海绵城市策略的实施上积累了丰富经验。展望未来,禹智将持续深耕技术创新,积极探索海绵城市、绿色建造、智慧建造领域新模式、新技术、新产品,以更加专业化和全方位的服务,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,为未来智慧宜居城市建设贡献力量。